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朋友海瑟在纽约市一所私立学校教书,是位知书达理的年轻妈妈。她的女儿盖比今年六岁,在上小学一年级。上个星期五晚上,女儿盖比正要睡去,海瑟拿出她的手机,想看看脸书上朋友们的动态,结果手机被“为法国祈祷”、“为巴黎祈祷”这样的图文刷屏。海瑟今年八月刚和先生一起带着女儿去了巴黎游玩,所以她随嘴就带了一句:“巴黎好像发生了什么事情。”她的女儿顿时睡意全无,瞪着大眼睛就问“巴黎怎么了”。仔细看脸书上的新闻,海瑟知道原来巴黎遇到恐袭,但是她并没有多说细节,只是解释道:“坏人在巴黎做了坏事。”
 
海瑟庆幸女儿并没有多问其他细节问题,没有问是什么坏人,做了什么坏事。“如果女儿当场问我细节,我可能会说跟她说,现在不是讨论这件事的时候,” 海瑟在跟我回述的时候,仍然庆幸女儿没有给她出难题。如果女儿当场问起,她还真不知道要怎么作答,“伊斯兰国”这种成人都可能摸不清出的概念,很难跟女儿解释。海瑟以为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。
 
就在这个星期海瑟接女儿放学回家时,她听见盖比跟小伙伴们说,“我妈妈说坏人在巴黎做了坏事。” 海瑟在心里咯噔了一下,原来女儿一直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。其实也不奇怪,暑假从法国回来之后,兴奋的盖比一直都很爱跟小伙伴们讨论巴黎各种趣事和美景。“她每天都是巴黎这个,巴黎那个。” 说到这里,海瑟觉得有些好笑,然后陷入思考 —— 大概她意识到,她这一次忽略了孩子的感受。
 
欧美国家的孩童早教研究启蒙得早,再加上911恐袭的发生,以及之后各种大大小小的恐袭和枪击案,家长们在如何跟孩子们说暴力事件上非常关注,也有一套自己的想法。
 
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,大多美国家长通常都会避免孩子接触暴力新闻。海瑟说她自从有了盖比之后,特别注意给盖比屏蔽可怕的信息。海瑟说她现在不会通过电视来看新闻,因为现在电视充斥着各种暴力、犯罪新闻。就算带孩子出门去便利店里,海瑟也会非常小心店里墙上电视屏幕上的画面。海瑟说,“我就算看《纽约时报》都会特别小心,不会随便把报纸摊在桌上,女儿已经识很多字了。” 好在现在网络平台很发达,不是像电视一样的线性播放,海瑟可以选择适合在女儿在场的时候观看的新闻。
 
可是,学龄儿童在学校接受到的信息是家长无法控制的。回想起女儿居然在两天之后还挂念着巴黎的事情,海瑟有些担忧。她说,一会儿回家就要跟女儿聊聊恐袭的事情,因为女儿最好还是要从自己口里得知事情的原委,而不是靠跟从其他小伙伴里得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。她要掌握话语权。
 
那么问题来了,要怎么样在连你自己都摸不着头脑的情况下,去跟孩子解释这个世界的混乱?要怎么样跟孩子解释,一个人可能什么都没做,只是走出家门出去听场音乐会而已,就会遭到枪击?
 
“我不会说太多细节,我主要想要知道女儿是怎么想的,然后适当加以引导,”海瑟说。
 
很多研究儿童心理学的机构都认为,倾听孩子们诉说至关重要。比如,一个叫School Climate的机构过去就曾建议家长要多花时间听孩子们的心声。家长们需要认识到,儿童的担忧跟自己的担忧是不一样的。不先听到源头的想法,就没有办法做出正确的判断。海瑟说,确实是这样。她的女儿盖比害怕的点就令成人不解。比如,盖比看有打斗画面的日本动画片没事儿,但是她看见美国动画片里可爱的小仙女做淘气事而被罚,就会感到害怕并躲在被子里。
 
海瑟说,她会告诉孩子巴黎发生了什么,但是她也会要让女儿知道,不需要因为巴黎的事情而感到担忧,因为这是偶发事件,而且警察还有其他相关的人会做好他们该做的事情,来保护大家。
 

“我会反复告诉女儿,告诉她不用害怕,不用担心。如果她因此对某一个群体产生反感的话,我也会告诉她,一小部分人做了坏事,不能代表他们所属的种族或者民族的全部,” 海瑟最后如此说道。然后就迫不及待的要回家去了。
话题:



0

推荐

黄悦

黄悦

11篇文章 8年前更新

文章
  • 文章归档
2015年 11篇